教学工作
首页» 教学工作» 本科生教育» 【学生作品】文化自信之我见
 

【学生作品】文化自信之我见

来源:   作者:甘书铭 李沛莉   发布日期:2022-05-19     浏览次数: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个人及整个民族的发展。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我们拥有延绵不绝的文化传承,我们的文化自信从何而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同大家一起探寻我们丰富的文化资源,一起探寻我们自信的源泉。

一、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

(一)丰富多彩的历史故事

燧人氏钻木取火,伏羲氏创八卦,授渔驯,制五音,神农尝百草,传农耕。中国历史从这些古老故事中开始了她光辉灿烂的历程。轩辕战蚩尤,嫘祖授衣裳,颛顼战共工,帝喾划四时,唐尧制历法,帝舜流四凶(混沌好行凶、穷奇毁忠信、梼杌不可教、饕餮贪饮食),大禹定九州,禹立夏,汤伐桀,后稷教稼,文王演易,姜尚垂渭,武王伐纣,牧野奇兵,周创八百世,等等。到此为止,中化文明开启了爆发式生长。

中华大地的故事几天几夜也讲不完,每一个故事都饱含为人处事之道,饱含人生智慧,包含古人对人性的思考,对社会发展的贡献,我将其总结如下:

万世师表孔圣人,函谷青牛遗真经,

兼爱非攻机关术,依法治国商君子,

知己知彼孙战神,白马非马公孙龙,

纵横捭阖鬼谷子,素问灵枢方技家。

(二)包罗万象的历史沿革

“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历史如何包罗万象,值得我们细品。《易经》作为一本众所周知的著作,许多人仅仅将书中的智慧理解为算命亦或是占卜,但实际上《易经》中包含有许多古人的智慧,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到了商周时期,农耕文明迎来了巨大发展,《易经》中记载的许多知识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周文王发展了它,推演出了八八六十四卦,是为《周易》,随着文化的不断发展,农耕文明迎来发展的高潮(生产的理论和工具在这一段时间大量产生),敲响封建制度的大门,这时孔子在周易的基础上加以解读,著有《系辞》,从理论和思想上奠定了封建制度的基础。

大秦以雷霆手段统一了中国板块,为汉朝创建盛世奠定了基础,而后分分合合,中华内部的各个民族还未形成统一的意识,隋朝穷尽国力统一民族之后,大唐再一次复制了秦汉交替,历史总是如此相似,此后又是反复的兴亡交替,所有王朝都沉浸巩固封建专制的泥沼中,未能实现社会形态的根本转变。但是封建王朝的历史是让人振奋的,它曾经无比辉煌,也让人痛心疾首,两千多年的历史也未治愈其顽症痼疾。但它从未忘记过给这片土地和子孙留下丰厚的遗产——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物质和精神基础。

包罗万象的历史沿革留给我们的是王朝兴替的秘密,是民族融合的艰辛,是万世永昌的启示,是实现社会更替发展的财富与经验。

(三)经久不衰的人文情怀

是举世皆浊我独清,举世皆醉我独醒的高洁,是才高八斗,七步成诗的无奈,是广陵绝响七不堪;是山水为乐,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坦然,是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的觉悟,是一心为民杜工部;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勇敢,是匈奴未灭,何以为家的忠诚,是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爱国情怀;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是粉骨碎身浑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间,是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是直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种横贯古今的人文情怀蕴藏着中华民族深埋在心中的文化自信。

二、沉淀厚重的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世代相传,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历经上下五千年,博大精深,至今为止,我国文化源远流长,代代相承,在不断传承中不断发展,形成了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特色。

(一)中华传统经典诗词文化

众所周知,中国传统诗词是我们宝贵的文化财富,通过这些诗词达人,我们体会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忠而被谤,信而见疑仍心系家国”、“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等等这样丰富的爱国主义情怀。通过这些文化名家,我们感受到情感动人的生动素材,是云中谁寄锦书来的思念,是今宵酒醒,杨柳岸边,晓风残月的凄苦;是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通过这些古代先贤,我们承继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些铸魂育人的精神基因。

(二)中国传统民俗文化

首先是对中国古代影响巨大的家族文化。中华民族的家族文化是源于宗法制,在古代,单个农民家庭力量过于薄弱,不能有效抵御风险,而具有血缘关系的家族宗亲联合起来,具有较强的生产力,关系的连接也比较紧密可靠,生存的机会也比较大。这种关系在农民的阶级晋升,由农转士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经过不断发展,每个家族形成独特的家族文化,它包含了家法,家训等,有的还通过家书的形式向后代或亲族传达人生经验,价值取向。总的目的是为了教育警醒家族后代,达到长远发展的目的。比较出名的有《放翁家训》《曾国藩家书》《颜氏家训》《朱子家训》等。

此外,还有许多优秀的传统民俗文化,也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例如传统节日,蕴含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情感寄托,对亲朋好友的祝福;婚丧习俗包含着中国人民朴素的婚姻观,它维系着最基本的生产单位和关系,寄托人们对逝者的追怀。还有许多如传统手工艺,传统武术,传统中医药学等等,都是中华文化中的瑰宝,是后人传承先辈们的社会经验和思想成果的基本形式。我们的传统文化里面有许多精华需要大家去发现、挖掘和传承,这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

三、独具魅力的红色革命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讲话时再次重申了我们伟大的建党精神,彰显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情怀;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等等。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百年不变的初心宗旨。这里两句话从共产党成立之时就一直在践行,哪怕艰难如长征时期。长征时,部队刚刚到达遵义,部队没钱没粮,只有一打苏区货币,但在当地无法流通,时任当时中央银行行长毛泽民利用打地主得来的盐,与当地人民兑换生活物资,发行苏区货币,仅仅两周,苏区货币就成为主流货币,而此时部队不得不转移,在临走前一天,为了不影响当地经济活动,毛泽民带着中央银行十几个人挨家挨户将苏区货币全部兑换成银币,才安心转移。中国共产党的成功是历史的选择,由此可见一斑。

四、感悟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厚支撑。信息化、网络化时代各种良莠不齐的流行文化、网络文化等充斥着人们的视野,为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严峻的挑战。自媒体让我们更好的创作和保存社会发展的成果,知乎、B站,贴吧,微博等网络平台发挥着自己的集散信息的功能,我们可以通过这些平台借鉴“他山之石”,甚至可以抒发自己的所知所想。但同时,我们又担心这种信息网络时代个人隐私的泄漏,忧心于由于缺乏辨识度,被错误的舆论所误导。

保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首先,要坚决维护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社会共识铸牢国家治理的精神基石,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其次,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为思想文化领域正本清源;最后,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必须坚定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练就过硬本领,不负青春,不负人生。

因为源远流长,所以厚重;因为波澜壮阔,所以深沉;因为包罗万象,所以顽强;因为是中华民族的一员,所以我们,凭什么不自信!

编辑:张进升 终审:王家武

304am永利集团(ChinaVIP认证)登录入口-欢迎光临

版权所有  304am永利集团(ChinaVIP认证)登录入口-欢迎光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