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工作
首页» 党建工作» 理论前沿» “四个自信”是中国梦的精神支柱
 

“四个自信”是中国梦的精神支柱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钟慧容 汤志华   发布日期:2017-05-09     浏览次数:

     

  自信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脊梁,如果缺乏自信,一个民族就会在精神上“缺钙”,就会失去民族的凝聚力和生命力,就会失去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仅需要坚实的物质基础,还需要强大的精神支撑。“四个自信”就是中国梦的精神支柱。没有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保证,没有中华文化的精神动力,就不可能实现中国梦。

  “四个自信”的内在统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不同角度对中国梦进行了系统全面的阐述,从指导思想、制度基础、领导力量、依靠力量、实现途径、发展战略和奋斗目标等各个层面,深刻揭示了中国梦的丰富内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了最简洁、最通俗、最形象的理论概括和总结。

  中国梦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梦,体现了高度的道路自信和自觉。道路决定命运,道路引领未来。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充分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历史必然性。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中国道路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这条路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

  中国梦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的梦,体现了高度的理论自信和自觉。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实现自己的伟大梦想,一刻不能没有科学的理论指导。中国梦目标的确立不仅建立在对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的坚实基础上,而且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高度自信上。习近平总书记根据新形势和新实践,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科学生动的理论指导,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步步完成阶段性历史任务,一步步接近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中国梦目标,有了明确的方向和锐利的思想武器。

  中国梦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彰显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梦,体现了高度的制度自信和自觉。这样的制度设计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具有广泛的包容性和强大的整合力,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保障。

  中国梦是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的基础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文化强国的梦,体现了高度的文化自信和自觉。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荒漠上立不起伟大的民族。回望历史,任何一个民族的强盛和发展,都离不开先进文化的支撑;审视当下,文化更是国家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复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近现代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乃是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的深层源泉。文化自信为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奠定了根基,文化自觉是对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自觉实践和积极投入,饱含着实现中国梦的意志和信念。

  以道路自信坚定正确方向

  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道路选择不正确,再美好的梦想都将无法实现。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历史的结论,也是现实的必然。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评价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是否正确,首先要看这条发展道路是否适合本国国情,是否符合时代发展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自身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因而成功谱写了“中国故事”,造就了“中国奇迹”。

  然而,面对成绩我们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实现中国梦的前进道路上,未来的风险和困难将更加严峻。改革发展上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在这些困难和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的时候,“回老路”、“走邪路”的声音还会不时地干扰我们实现中国梦的前进步伐。为此,我们必须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持实现中国梦的正确道路与方向。

  以理论自信弘扬中国精神

  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不仅在于物质财富的丰裕,还应有民族自立自强自信的精神。在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社会财富急剧增加的同时,社会上也存在着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一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缺失,道德滑坡严重。没有共同精神力量支撑的民族不可能自立,没有共同精神力量支撑的国家不可能真正富强。

  实现中国梦需要弘扬中国精神,这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创新发展,当代中国精神包含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奋勇开拓,不断创新,形成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作出了重大贡献。

  以制度自信凝聚中国力量

  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社会制度,既由这个国家的国情和性质所决定,也由这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所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充分体现了制度的稳定性、统一性与多样性、公平性的有机结合,为当代中国的繁荣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制度支撑。

  坚定制度自信,必须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只有加快建立完善民主权利保障制度、法律制度、司法制度、公共财政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构建起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才能确保每个人都能够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正能量。

  以文化自信激发不竭动力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要有文化自信,要有价值支撑。世界上没有哪一个民族像中华民族这样,既创造了5000年的悠久文化,也承受了近代以来山河破碎、丧权辱国的巨大痛楚;也没有哪一个民族,有着如此强烈的复兴意志。这种意志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不仅在中华民族遭受外侵之后浴火重生,而且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不断与时俱进。

  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彰显着当代中国政治话语所蕴含的价值、理念和意识形态。中国文化之所以能够拥有自信,是因为中国文化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具有独特传统、原创精神和巨大的影响力。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过程中,中国文化进行了转化和创新,并在民族独立和解放中获得了新生。

  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要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着眼于当代中国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实践,着眼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未来愿景,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同时,要加快文化“走出去”的步伐,建立当代中国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智慧,为中华文化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富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无穷动力和源泉。

 

  (本文系2016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当代中国政治话语在东盟国家的传播与认同研究”(16CKS013)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广西师范大学304永利集团官网入口讲师;广西师范大学304永利集团官网入口院长、教授)

304am永利集团(ChinaVIP认证)登录入口-欢迎光临

版权所有  304am永利集团(ChinaVIP认证)登录入口-欢迎光临